2025年10月2日,特朗普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机密通知,正式宣布美国与贩毒集团处于“武装冲突”状态。 这份文件将贩毒集团与“基地”组织并列定义为恐怖组织,授权美军可将其作为“非法战斗人员”直接打击。 白宫发言人安娜·凯利声称此举是为“阻止毒品流入美国”,但美军舰艇早已包围委内瑞拉海岸,8艘驱逐舰、核潜艇及4500名士兵压境,F-35战机进驻波多黎各,剑锋直指马杜罗政权。
这份机密通知成为特朗普动武的法律基石。 文件援引《武装冲突法》,允许美军在“不宣战”的情况下跨境打击被认定为恐怖组织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特别强调贩毒集团成员可被视为“非法战斗人员”,这意味着他们不受《日内瓦公约》保护,美军可绕过常规司法程序实施致命打击。白宫宣称该行动针对全美洲贩毒网络,但军事部署却密集聚焦委内瑞拉,9月以来,美军三次以“打击运毒船”为由在委海域开火,造成至少14人死亡。
委内瑞拉政府驳斥美方指控为“政治谎言”。 马杜罗在9月5日的电视讲话中展示联合国报告称,委内瑞拉并非毒品流入美国的主要通道,美军行动实为“入侵借口”。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毒品管制局2024-2025年的评估报告中从未将委内瑞拉列为重要贩毒关联方。 这场以禁毒为名的行动,从一开始就笼罩着地缘政治的浓雾。
美军行动呈现逐步升级的轨迹。 8月中旬,3艘伯克级驱逐舰搭载2200名海军陆战队员抵近委内瑞拉海岸200公里内;9月2日,美军战机首次击沉一艘委内瑞拉船只,造成11人死亡;9月15日再度开火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宣称:“任何威胁美军的委内瑞拉战机都将被击落”。 五角大楼同步向波多黎各增派10架F-35B隐形战机,其作战半径覆盖委内瑞拉全境。
委内瑞拉的应对迅速而强硬。 马杜罗启动“主权加勒比200”军演,动员250万民兵布防284个前线据点,并派出F-16战机飞越美军舰艇示威。 但军力对比悬殊:委内瑞拉全年军费不足60亿美元,而美国2025年国防预算高达8860亿美元。 面对美军F-35的隐身优势,委空军老旧的F-16战机胜算渺茫,地面部队更难以抵抗精准打击。
危急关头,马杜罗火速推进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协议》。 9月18日,委内瑞拉国民议会一读通过该条约,计划在10天内完成全部立法程序。 这份5月签署的协议涵盖能源、军事和技术合作,其中防务条款规定“双方将加强军事技术合作以提升防御能力”。 尽管未公开细则,但克里姆林宫声明明确承诺“维护地区稳定”。
俄罗斯的支援存在现实限制。俄乌冲突牵制了普京的主要兵力,直接派兵赴委可能性极低。 但战略威慑已然生效:俄军核潜艇曾在2024年现身加勒比海,而协议可能授权俄军在委建立补给基地或部署反舰导弹。 对美国而言,最忌惮的不是俄军直接参战,而是战争泥潭化,若委内瑞拉借助俄制防空系统拖住美军,冲突将演变成第二个“阿富汗陷阱”。
特朗普政府的行动远非禁毒所能解释。 首要目标是委内瑞拉的石油资源,该国已探明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一,超3000亿桶。 近年来委内瑞拉与俄罗斯、伊朗深化能源合作,动摇美元石油体系根基。其次,推翻马杜罗政权可重塑拉美政治版图:委内瑞拉主导的玻利瓦尔联盟长期抵制美国干预,若成功“换马”,美国将重控“后院”。
国内政治则是另一重动机。 美国每年因毒品过量死亡人数超10万,特朗普将禁毒作为核心竞选承诺,军事行动可转移民众对经济问题的注意力。 但民主党人强烈反对,众议员伊尔汗·奥马尔指责特朗普“违宪用兵”,要求国会收回战争授权权。 舆论战同步打响:美军释放“阿拉瓜列车帮派与马杜罗关联”情报,却未公开证据;委内瑞拉则公布遇难渔民照片,控诉美军屠杀平民。
美军行动触发地区连锁反应。 哥伦比亚、巴西等左翼执政国谴责美国霸权行径,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公开声援马杜罗:“无证据表明委政府参与贩毒”。 而圭亚那、特立尼达等国允许美军使用基地,换取美国对其与委内瑞拉领土争端的支持。 地缘阵营分化加剧,拉美国家在联合国紧急磋商,要求美国停止军事冒险。
经济制裁已让委内瑞拉承受重压。 2025年其原油日产量勉强维持在100万桶,通货膨胀率持续三位数。但军事高压反而巩固了马杜罗的国内支持率:9月23日,加拉加斯百万人游行反美,民众在征兵站排起长队。 这场危机折射出单极秩序的松动:当小国无法从现有国际体系获得安全保证时,“抱大国取暖”成为生存本能。
当前局势定格在战争边缘:美军舰队仍在加勒比海游弋,委内瑞拉民兵日夜巡逻海岸线,而克里姆林宫的表态将决定博弈天平倾向何方。 这场以“禁毒”为名的对决,早已演变为石油控制权、地区主导力和国际秩序重塑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