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八号下午三点,德黑兰菜市场里,一斤斑豆标价从九万里亚尔跳到二十七万,大妈当场把钱包塞回兜:比炸弹吓人。这数字蹦得太快,连电子秤都在闪红光,像提醒老板别贴错价。老板苦笑,说早上五点去进货,批发价已经涨一轮,他不敢囤,怕下午又变。
币值蹦极是源头。制裁生效当天,街头换汇小黑板写着一美元换七十二万里亚尔,隔天再去看,直接飙到八十八万。钱像被扎破的气球,早上还能买袋大米,晚上只够买两斤土豆。
粮食七成靠进口,船还在海上,价格先涨。政府公布的六月通胀率已经够呛,可老百姓眼里只有货架:黄油从十二万涨到二十二万,袋装米从三十八万涨到七十万,整鸡从十八万涨到二十三万。数字冷冰冰,胃先报警。
西玛·塔加维推着婴儿车在货架间来回比价,最后把奶酪放回冰柜,哄孩子说今天吃鸡蛋。她算过,全家一周光吃饭就要三百万里亚尔,丈夫工资只有四百五十万,房租水电气还没算。她说以前能偶尔买点开心果,现在连葡萄干都嫌贵。
西纳是两伊战争老兵,当年炮弹落在屋顶也没皱眉,如今站在银行门口盯着汇率屏,叹口气说日子比战时难熬。战争起码知道敌人是谁,现在敌人是无形的数字,越躲越近。
制裁条款写得清楚:海外资产冻结,军火交易喊停,导弹项目被盯,连医药原料都要查。法国德国英国按下按钮后,通知联合国走流程,俄罗斯想拦,发现程序绕过了否决权,气得直拍桌子。
铀浓度卡在百分之六十,离武器级只差一步。六月份以色列和美国的空袭把纳坦兹厂房炸了个坑,伊朗随后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摄像头全拔了,现场只剩一把锁。两边都举着枪,谁也不敢先眨眼。
心理门诊排号排到深夜。战争加上物价,焦虑像潮水漫进城。一名心理咨询师说,过去病人多是女性和老人,如今青壮年也来了,进门就说“胸口闷,睡不着”。
监狱却越来越满。2025年的处决人数过千,创三十七年新高。官方说法是为了平息抗议,可街头的紧张感没减。被抓的人里不少是学生和小商贩,罪名从“扰乱秩序”到“网络煽动”,判得飞快。
伊朗召回驻法德英大使,连夜飞回德黑兰。官员们开会到清晨,桌上泡好的红茶凉了三轮,还没拿出新方案。欧洲想继续谈,美国想加码,俄罗斯在旁边摇头,谁也不肯让半步。
老百姓只想知道明天面粉会不会再涨。面包店门口的队伍越来越长,老板把限购牌挂出来:每人两条。排在最前面的大叔手里攥着皱巴巴的十万里亚尔,问能不能买三条,被拒后默默把硬币塞回口袋。
有年轻人把旧手机卖了,换成美元藏床垫下,说比银行靠谱。也有人全家搬去亲戚的村子,至少地里有菜。城市的霓虹灯照常亮,可照不亮一张张紧缩的脸。
谈判桌还摆在那儿,灰尘越来越厚。谁也不愿先坐下,怕一低头就输了气势。可只要桌角没塌,终究得回来谈,不然明天的斑豆说不定飙到四十万一斤。如果那场面真的发生,你猜第一个掀桌子的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