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饰克价突破1110元,为何央行连续10月增持黄金?

2025-10-11 02:45 176

9月29日,北京西单一家周大福门店内,一对年轻情侣站在柜台前反复计算:一条金项链标价近三万元,比一个月前贵了近两千。店员解释:“国际金价涨了,我们也没办法。”同一天,国内多家金店足金饰品报价突破1110元/克,周生生报1111元,老庙黄金高达1115元——这不仅是数字的跳动,更是普通人财富感知的悄然重构。

这一轮金价飙升,并非短期炒作,而是全球货币体系松动、地缘风险累积与居民避险情绪共振的结果。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美元信用承压,各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推动国际金价站上3780美元/盎司。国内零售价随之上扬,背后折射出的,是一场静水流深的资产重估。

黄金从来不只是商品。当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美元指数走弱,持有现金与债券的实际回报不断缩水,黄金的吸引力自然上升。2025年以来,全球黄金ETF净流入超百亿美元,北美与欧洲资金加速流入。与此同时,中国央行已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储备,总量达7402万盎司。尽管单月增幅收窄,但战略意图清晰:优化外储结构,对冲美元资产风险。这不仅是国家层面的防御,也为市场释放明确信号——黄金的避险地位正在被重新定价。

有人质疑,零售金价是否完全反映国际走势?答案是否定的。国内金店报价包含加工费、品牌溢价与运营成本,因此波动幅度通常小于国际金价。但本轮上涨不同以往:国际金价自2024年低点已累计上涨逾30%,人民币汇率亦承压,双重因素迫使零售商逐步传导成本。更关键的是,消费者心理正在变化。过去,买金主要为婚庆、送礼;如今,越来越多家庭在银行理财收益跌破2.5%的背景下,将黄金视为“看得见的保值工具”。

然而,金饰并非理想投资品。高昂的加工费与回购折价,使其难以实现高效变现。真正受益于金价上涨的,是持有金条或黄金ETF的投资者。普通消费者高价买入金饰,更多是一种被动参与——他们未必懂得金融术语,却用钱包投票,表达对通胀、债务与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

当黄金突破千元大关,它不再只是婚嫁清单上的一项支出,而成了经济预期的温度计。未来若美联储继续降息、地缘冲突升级,金价仍有上行空间。但对普通人而言,与其追逐高价金饰,不如理性区分“佩戴”与“投资”。国家在增持,市场在重估,个体更需清醒:黄金能保值,但真正的安全感,来自对资产的清醒认知与多元配置。

金价飙升,照见的不只是黄金的光芒,更是人们对确定性的渴望。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