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在2025年9月30日的“统一日”讲话,彻底撕碎了与特朗普的政治温情。 这场原本纪念乌东四地“公投入俄”三周年的庆典,变成了他对西方发出的强硬宣言。
镜头前的俄罗斯总统不再使用“特别军事行动”的谨慎表述,而是首次将战争定义为“正义之战”。
这场讲话的导火索是8月阿拉斯加“特普会”的彻底失败。 特朗普曾提出用“乌克兰放弃部分领土”换取停火的“现实主义方案”,普京的回应是扩大征兵法案,允许非俄罗斯籍人员参军,准备长期消耗战。
特朗普的对俄态度在2025年7月发生急剧转变。 此前他坚信能与普京达成交易,甚至公开施压乌克兰“接受现实”。
俄军在顿涅茨克、苏梅、哈尔科夫的大规模攻势让特朗普意识到,普京不会在核心利益上妥协。
秘密录音事件成为转折点。 一段被曝光的音频中,特朗普提及“轰炸莫斯科”的可能性。 尽管这被分析为“极限威慑”而非真实计划,这句话摧毁了美俄之间最后的战略互信。 克里姆林宫对此保持不寻常的沉默,没有反击声明,只有更深层的防备。
军事对抗的升级在9月28日达到新高度。 美国《华尔街日报》披露,特朗普考虑向乌克兰提供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 这种武器可直达莫斯科,远超乌军现有美制陆军战术导弹系统300公里的射程。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对此回应:“俄罗斯不是老虎,而更像一头熊。 但没有‘纸熊’。 ”他同时强调,无论是“战斧”还是其他导弹,对乌克兰而言都“没有任何灵丹妙药”能改变前线局势。
特朗普的副手万斯公开支持提供“战斧”,标志着美国政策的历史性转变。 拜登政府时期,美国仅勉强允许乌克兰使用陆军战术导弹系统打击俄境内目标,且严格限制在战场周边。 “战斧”的部署将打破避免直接攻击俄罗斯战略纵深的底线。
普京在讲话中特别强调:“顿巴斯和新俄罗斯地区的居民终于实现了多年来的梦想。 ”这句话明确宣示俄罗斯不会归还这些领土。
他将2022年的“公投”结果重新包装为人民意志的体现,为长期控制提供法理依据。
俄罗斯对乌东四地的实际控制数据支撑了普京的决心。 截至2025年8月,卢甘斯克98%、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各72%、顿涅茨克60%的区域已在俄方控制下。尽管尚未完全掌控,但普京通过设立“统一日”向国内外宣告这些土地“不可逆转”的归属。
特朗普在9月25日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会晤时坦言:“俄罗斯耗费数以亿计美元却几乎没有夺到土地。”三天后,他在社交媒体上将俄罗斯称为“纸老虎”。 这些言论与2025年初试图“联俄抗华”的姿态形成尖锐对比。
北约秘书长吕特在9月28日指出,普京“丝毫没有结束战争的迹象”。 这种判断促使特朗普团队采取更激进措施。 美国务卿鲁比奥甚至鼓励欧洲盟友将特朗普的表态解读为积极信号。
克里姆林宫则坚持谈判前提是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的“归属权”。 这与乌克兰宪法规定的边界直接冲突,泽连斯基重申俄罗斯无权在乌“划定新的边界”。 双方立场已无妥协空间。
能源领域也在同步施压。 特朗普威胁对俄罗斯石油征收“二级关税”,试图削弱俄方经济支柱。普京签署的能源转向方案加速了向亚洲市场的供应转移。
2025年4月的美俄谈判破裂后,中国外长王毅赴俄开展战略协调。 这种大国博弈的联动效应正在显现。 特朗普曾希望的“联俄抗华”战略被证明此路不通,俄罗斯明显更看重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佩斯科夫仍表示普京对特朗普的邀请有效,愿意在莫斯科会晤,“一切取决于特朗普的决定”。
这种外交辞难掩双方沟通渠道的萎缩。 正如拉夫罗夫所指出的,当前美俄之间连冷战时期的基本相互尊重都已荡然无存。
俄外长拉夫罗夫提出的三个条件,禁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北约停止扩张、西方接受乌克兰境内“既成事实”,实则是俄罗斯安全诉求的长期立场。
从军事地理看,乌克兰加入北约将使俄罗斯与北约接触线增加1000多公里,莫斯科与北约前沿距离缩短至450公里。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曾七次与普京会晤,试图建立私人外交渠道。 但2025年的局势证明,个人关系无法化解结构性矛盾。
美国民调显示58%美国人支持援助乌克兰,51%不满特朗普对俄政策,这种民意基础迫使特朗普调整立场。
英国智库专家梅尔文分析认为,特朗普的实际动机是让美国“摆脱责任”。 他鼓励乌克兰但没有明确承诺支持,核心目标是把更多责任推给欧洲。 这种战略模糊性反而增加了冲突的不确定性。
俄乌冲突的持续时间已超过许多预测。 普京在2024年访问越南时曾坦言:“西方希望俄罗斯遭遇战略失败,对俄罗斯来说,战略失败将意味着国家地位的终止。 ”这种“输不起”的认知,使得莫斯科权力核心圈中任何让步的声音都成为“不适时宜”。
到2025年9月底,俄罗斯政府预测新地区需要5年完成融合。 中小学已改用俄语教材,教师接受“本土化”培训,这些措施都在强化事实上的领土变更。 普京的“统一日”讲话,本质上是对这种既成事实的法定化确认。
泽连斯基在9月29日评价特朗普的态度变化是“公正的”。 这种认可反映了乌克兰对远程武器援助的迫切需求。 然而,“战斧”导弹可能带来的战略升级,正在将冲突推向更不可预测的阶段。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