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沈飞舰载机产能释放,军工板块在国防现代化中迎长期机遇?

2025-10-09 04:24 63

走进中航沈飞的生产车间,四条先进的脉动式生产线正有序运转,工人们忙碌地组装着一架架新型战机。这里每隔几天就有一架全新战机下线,仿佛航空工业的“超级工厂”正全速运转。

2025年上半年,中航沈飞虽然营收有所波动,但合同负债却大幅增长113.5%,达到75.32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公司去年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表明客户预付款大幅增加,预示着未来业绩的高确定性。

与此同时,公司货币资金增长84.72%,存货增长59.46%,在建工程较年初增长31.5%。这些数据如同一幅拼图,共同勾勒出企业扩张产能、备战未来的发展图景。

01 产能扩张,沈飞布局全球第二大军用航空制造厂房

中航沈飞的产能建设正在加速。公司成功完成40亿元的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将用于推动航空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和规模化交付。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建工程达22.92亿元,较年初增长31.5%,主要投向新厂区建设。产能的提前布局是应对未来新型号大批量生产的必要准备,彰显公司对“十四五”末期及“十五五”期间装备放量的信心。

沈飞的新厂区规模令人惊叹。占地28万平方米的厂房内,4条先进的脉动式生产线排列有序。其规模几乎可以媲美美国波音位于西雅图艾佛雷特的工厂,甚至超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沃斯堡的F-35生产基地。

这一被誉为“全球第二大军用航空制造厂房”的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第五代战斗机生产正式进入“工业化流水线”时代。脉动式生产线实现了战机在总装、测试、交付等环节的有节奏流动,生产效率相比传统模式提升了3至5倍。

02 多重需求,舰载机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

中航沈飞的产品线覆盖多款主力机型,满足不同军种的需求。公司三代半战斗机歼-16系列是我国目前空军主力机型,新一代隐身战机歼-35内装和外贸需求巨大。

歼-15系列作为具备多用途能力的三代机仍将长期作为舰载机主力,具备持续增量需求。这些机型共同构成了中航沈飞强大的产品矩阵,为公司持续受益于下游高景气度提供了坚实基础。

以歼-35为代表的新一代战机,不仅满足空军的换代需求,其舰载版本更是我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关键装备。多军种的需求将共同驱动新机型进入产能快速爬坡阶段,打开公司内需市场的天花板。

公司还积极开拓高端航空装备军贸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参加巴黎航展等国际活动,展示以歼-35A为代表的先进机型,进军国际市场。这种内外需双轮驱动的模式,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市场风险。

03 行业景气,军工板块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国防军工行业正在迎来新的景气周期。2025年上半年,虽然行业整体业绩有所承压,但已经呈现出复苏迹象。2025年第一季度,军工行业营收1096.96亿元,归母净利47.13亿元。

随着十五五计划临近,市场强烈看好2025年第四季度到2026年军工行业基本面向好发展,新景气周期即将到来。2025年到2027年在“十四五任务冲刺”、“建军百年目标”和“军贸快速发展”等多重催化下,内需外需均增长幅度巨大。

军工板块的估值也处于相对合理区间。截至2025年9月12日,申万军工指数五年维度看,当前市盈率TTM(剔除负值)74.75倍,分位数98.82%。叠加2025年行业基本面强恢复预期,当下时点军工板块仍具备较高配置意义。

地缘政治因素也在驱动军贸需求加速释放。根据俄罗斯国际武器贸易分析中心数据,2024年全球军贸市场1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其中美国和中国分别为423.3和32.2亿美元,占比37.9%和2.9%。

中国军贸出口的全球比例约为6%,自研新式装备渐成体系进入世界军贸市场,有望牵引未来争取更多份额。预计到2030年,中国装备的全球市占率将达15-20%,市场需求约1500亿-2000亿元/年,空间广阔。

04 技术创新,推动军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军工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发展受到国家战略和技术创新的双重推动。国防预算持续增长,为行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未来五年内,装备采购与研发费用比例将不断提升,带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

在技术层面,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多个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如航母、五代战机、高超音速武器等,有效缓解了“卡脖子”问题。技术路径正从引进吸收转向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在推动军工行业升级。以军工AI+为底层基座,有望驱动无人化、智能化、态势感知等方向的装备及信息化迭代需求。AI硬件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性能需求驱动的硬件迭代有望成为持续高景气方向。

军民融合战略深入推进,不仅拓展了军工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催生了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民营企业参与军工建设,增强了行业活力,提升了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05 投资逻辑,如何看待军工板块的长期价值

军工行业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过去,板块上涨驱动因素核心为盈利驱动,同时兼顾主题投资机会。现在,行业投资价值需要从更多维度来评估。

从需求角度看,我国国防预算对标2%GDP占比还有20%空间,对标美国GDP占比还有翻倍空间。军贸世界占比约6%,如果提升至10%-20%,还有60%-230%的增长空间。航空军转民几乎从0到1,有超200%增长空间。

从产业链角度,投资者需要关注成熟型号批产带来的高成长,且兼顾长期空间大的产业主题机会。航空赛道可能受合同签订和交付节奏等因素影响,新型号和後市场需求是长期增长动力。

军贸出口成为军工企业的第二成长曲线,打开了板块天花板。主战装备、无人化及雷达等出口值得关注。我国军机已形成较完备的自研高端谱系,叠加在一些冲突中的良好战绩,新一代主战装备出口可期。

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海科技、可控核聚变等新兴领域也为军工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公开招投标项目反映产业化落地正加速,未来10年低空基建投入或超1万亿。商业航天领域,2030年前国内组网卫星需求超2万颗,2025年或为成果集中落地“产业化”元年。

站在沈飞新厂区的观景台上,俯瞰脚下2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让人想起亨利·福特当年开创的汽车流水线。

只不过,这里生产的不是民用汽车,而是保卫国家安全的先进战机。四条脉动式生产线如同高效的战鹰孵化器,正在以“每隔三天便有一架五代机下线”的速度运转。

中航沈飞的发展是中国军工行业的一个缩影。随着国防现代化进程加速和军贸出口扩大,军工板块正迎来历史性机遇。就像搭积木一样,各项因素正在有序组合:国家战略支持、技术突破创新、产能扩张升级、市场需求增长。

这些因素共同构建起军工行业长期发展的坚实大厦。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