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戏出海从高速扩张迈入“高质量增长”阶段,但也正面临策略模式、变现逻辑与市场结构的深度重塑。
8月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2025ChinaJoy)在上海开幕,期间,全球营销衡量与体验管理平台AppsFlyer发布了《2025游戏App全景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给出了上述结论。
AppsFlyer是全球最大的移动衡量、营销分析与体验管理平台之一,主要业务产品是为行业提供营销衡量与分析、深度链接、再营销、防作弊、数据净室和隐私保护。
上述报告指出,2025年将成为全球游戏行业由“流量红利”迈向“结构性变革”的关键拐点。全球游戏App(应用程序)安装总量较2016年增长近400%,但2024年起逐步进入增长平台期。游戏企业开始从“拼扩张”转向“拼效率”,在竞争日趋激烈、获客成本上升、用户注意力稀缺的大背景下,“高质量出海”成为中国游戏厂商必须答好的战略命题。
在本届ChinaJoy展会期间,AppsFlyer大中华区总经理王玮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他表示,当前游戏出海出现了“中性化”趋势,厂商需通过精细化运营应对买量成本高的挑战,行业应关注商店分成模式的调整,以数据驱动优化提升成功率。
游戏出海“中性化”
NBD:“出海”已经讲了很多年,从宏观角度来看,今年游戏出海有哪些变化?
王玮:这两年整个游戏行业的大盘处于停滞甚至略有萎缩状态,原因主要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行业竞争加剧。但并非所有子品类都在放缓,“轻量化游戏”仍保持增长,包括休闲类游戏,2021年上半年到2025年上半年,休闲游戏在NOI(非自然安装量)中的占比提升了10个百分点。同时,中重度游戏开始加入轻量化元素,靠更休闲的前端打法扩大覆盖面;超休闲游戏也在拓展变现途径,从纯广告变现到用户订阅、付费,延长运营周期、提升LTV(生命周期总价值)。
整体来看,行业在往“中性化”靠拢:一是玩法融合,休闲游戏增长,中重度游戏增加轻量化元素;二是变现融合,轻度游戏试订阅,重度游戏引广告,界限逐渐模糊。这种融合趋势下,部分细分类别和打法仍在增长。
NBD:你怎么看现在中国游戏厂商在出海时选择的区域?是不是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化?有没有什么新兴市场是值得重点关注的?
王玮:中国游戏厂商出海的特点是全球化拓展,但游戏有文化属性,不同区域玩家对品类、玩法的偏好有差异。整体上,中国厂商覆盖了所有品类与区域,但具体到每家厂商,通常有擅长的品类,会选择契合该品类的目标市场重点布局。
厂商在出海区域上确实有明显差异化,因擅长品类不同,适合的区域也不同,投放中需经历媒体筛选与人群定向,找到最优策略。
PC端投放最大痛点是缺乏有效打法和策略
NBD:过去一年“小游戏”是非常火热的概念,你怎么看这一年来这个品类的发展变化?
王玮:若只谈“出海”,海外的小游戏不像国内这么火爆,因为缺乏微信、抖音这样普及度极高的小程序载体,生态环境差异大。所以“小游戏出海”并非直接投放国内小游戏,而是将国内小游戏生态中成功的产品打磨成App形式投放,还需做适配和本地化调整,这是更可行的路径。
NBD:对海外的中国游戏厂商来说,在他们的营销过程中,多端布局趋势会带来哪些影响?
王玮:多端布局近年越来越普遍,尤其头部厂商投入多,原因是手游大盘增长不一致,资深厂商需拓展新用户来源。比如“Web-to-App”(指将用户从网页引导至移动应用的过程)模式通过Web(网页)端引流,覆盖App广告触达不到的用户;开发PC(电脑)端、主机端版本,也是为了触达手机触达不到的用户,拓宽潜在用户群。纯手机端增长达到瓶颈,是多端布局成趋势的主因。
NBD:在“多端”趋势下,你觉得中国游戏厂商在海外的营销策略会发生哪些变化?在效果测量方面又会有什么影响?
王玮:移动端推广已很成熟,第三方平台可合作的渠道有上千个,能根据营销目标调整,体系和思路清晰。
但PC端生态还不成熟,用户获取渠道少,平台在产品和优化上的支持不足,投放最大痛点是缺乏有效打法和策略,各家需自行摸索流量和归因。第三方平台会提供归因支持,但因平台不成熟,仍在迭代。目前仅Mobile(可移动)端成熟,其他端还在早期,有的潜力大,有的潜力小,都需时间成熟,PC端是最具代表性的跨端。
精细化管理核心是数据导向
NBD:有很多小的游戏开发者也有出海需求,尤其是在投放和营销方面。但他们的预算和资源相对有限,怎么去帮助他们?
王玮:我们平台上中小开发者数量最多,虽营收贡献未必最大,但客户基数是主要群体。他们处于发展早期,对行业和第三方的理解还在初期,我们会投入精力科普教育;市场团队组织线上线下活动,系统介绍产品矩阵或深入解析单个产品,帮助他们了解行业生态和产品价值。
产品层面,开发更多Self-Service(自助服务),让客户易于使用。中小客户难以获得专属客户经理,所以产品应用性很重要,让经验不足的营销人员也能轻松上手,这是我们服务中小客户的最大切入点。
NBD:在你看来,买量成本对国产游戏厂商出海来讲是现存的一个挑战吗?
王玮:行业红利期已持续十多年,早期产品靠口碑和种子用户就能传播,商店产品少,用户会主动找优质产品,自然流量多。但现在商店产品激增,用户注意力分散,难主动找产品,用户增长越来越依赖付费广告,导致获客成本上升,市场盘子虽扩大,但用户获取变难,中小开发者尤为突出,成功门槛提高,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
应对需注意两点:一是打磨好产品,确保质量再投放;二是营销投放从第一天就精细化运营,过去大范围撒钱的时代已过,需规划渠道策略、调整ROI(投资回报率)或规模、扩量操作等,借鉴经验、细致规划、找有经验的团队执行,把钱花在刀刃上。
NBD:很多国内游戏与安卓渠道在分成模式上会有一些分歧,你们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王玮:海外生态与国内不同,渠道和商店少,垄断程度低,但共同挑战是商店抽成高(通常30%)。行业红利期时,开发者利润高,能接受抽成,但现在利润率下降,30%的分成难以接受,海外也出现反垄断声音和举措。比如,美国EpicGames与苹果官司胜诉,苹果需开放生态允许第三方商店入驻,EpicGamesStore(一款游戏商城软件)将成iOS(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上首个专注游戏的第三方商店。
国内垄断程度更高,开放和调整可能更慢,但大方向相同。若开发者赚不到钱,生态有问题,长期来看30%的抽成一定会变化,平台需确保生态繁荣才能持续收益,必要时会降低抽成。
NBD:你提到现在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了,从厂商的角度来讲,大家要精细化管理。你对于精细化管理有什么建议?
王玮:核心是数据导向,看得越细越好。早期厂商投放较粗略,因大盘用户质量高,数量达标结果就不会差。但现在,同样数量的用户中,留存低、假量多、付费意愿弱,需更谨慎选择渠道,借助第三方反作弊产品屏蔽假量。
用户进来后,要分析留存变化,按不同渠道、时间、素材等维度分组分析,在所有可能的维度上掌握结果,才能优化到对应颗粒度。看得越细,优化才能越细,这就是精细化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