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运周起义让黄维兵败淮海,可知他两位堂兄更显赫,能让蒋介石破防

2025-07-11 16:39 64

在淮海战役的激战之中,黄维将军被围困于双堆集地区。尽管他率领的第十二兵团实力雄厚,具备突破重围的可能性。

一则,彼时的刘邓中野大军,历经挺进大别山的艰辛,已元气大伤。在围困黄维兵团的战斗中,双方兵力对峙,几近一比一的均势。

其二,从装备层面来看,黄维兵团无疑是蒋介石的精锐之师,其装备水平远超中野,差距之大,非同小可。尽管如此,为了弥合双方的装备差异,中野巧妙地研制出了一种名为“没良心炮”的强力武器。时至今日,这种炮的威力仍为众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只要稍加深思便可知,所谓的“没良心炮”,其实质不过是“土炮”的一种变体,它是在无奈之下的权宜之计。倘若它真的如此出色,那么它早已经普及开来,为人所熟知了。

因此,一旦兵力与装备的账目数据被列出,显而易见,黄维若全力突围,中原野战军显然难以阻挡。然而,为何黄维部队竟然未能成功突围,最终全军覆没?对此,黄维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责任在于廖运周。

凭什么?我们作为主力精英,岂能任由黄维将我们当作‘炮灰’,随意消耗?

彼时黄维怒火中烧,却无奈无法将两位师长处决。恰在此时,第110师师长廖运周赶到,在了解情况后,他胸有成竹地对黄维说:“这项重任就由我们110师承担,只是我们火力有限,迫切需要增派重型火炮支援。”

黄维心中喜悦无比。回想抗战岁月,在武汉会战中的一场关键阻击战中,他曾亲自指挥廖运周。彼时,黄维身为师长,而廖运周则是团长。黄维便毅然将国民革命军宝贵的“反坦克炮连”交由廖运周执掌。那一战,不仅彰显了军威,更赢得了蒋介石的赞誉与嘉奖。

黄维内心深处将廖运周视为同袍,因此他的情绪显得格外高涨。他坚信,只要我们二人再次携手合作,突破重围将如探囊取物。于是,黄维一挥手,将炮兵指挥权交予廖运周,自己则满怀信心地静候,期待廖运周重现昔日战场上的辉煌战果。

然而,事与愿违,竟遭遇了廖运周的起义,且对方竟反戈一击,以重炮封锁了突围的缺口……试想,当时黄维的心理承受了何等的阴影!

显而易见,黄维怎能不对廖运周心生怨恨?我视你为手足,对你倾注了无比信任,但你却将我视为陌路。直至黄维获得特赦,见到廖运周时仍旧怒不可遏,眼中充满了不可原谅的怒火。这正是其中的缘由!

对黄维而言,败于陈赓之手,自是无话可辩。一方面,自黄埔时期起,黄维便深知自己在才能上无法与陈赓匹敌。另一方面,陈赓凭借战场上的规律、规则以及战术技巧,巧妙地将黄维引入了包围之境。因此,此战的败北,归根结底只是因为技逊一筹!

然而,廖运周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在黄维看来,他就是:你不过是耍阴谋诡计,骗取我的感情,使我遭受了羞辱。即便我明知你是卧底,也绝不会轻易宽恕你,更遑论你廖运周,还是我的黄埔师弟——廖运周乃黄埔五期的学员。所谓:凭借欺诈胜我,难道我就应该恨你廖运周一辈子吗?这不正当吗?……

倘若黄维在功德林全力以赴地探究“永动机”之际,得知以下三条关于廖运周的信息,或许他会感到些许慰藉。这些消息涉及廖运周的两位堂兄以及一位堂叔的往事……

廖运周之堂兄,廖运升,生于1901年,较廖运周年长两岁,同属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他与“101”军张灵甫、胡琏等均为同窗,于抗战烽火中并肩血战,勇猛无比。抗战胜利之际,廖运升毅然决然,不愿随蒋介石再投身内战之漩涡。

廖运升毅然决然地退出了军界。然而,身为黄埔军校的毕业生,蒋介石岂能轻易让他过上闲适的晚年生活。于是,廖运升首先被安排进入国防部任职,不久后,蒋介石又命令他返回故乡安徽,重新组建了一支预备役性质的部队,并任命他为副司令——切记,此时他担任的是副司令之职。

不久之后,便发生了有趣的一幕。鉴于廖运周率领部下发动起义,国军中的第110师名存实亡,按理说其番号理应被撤销。然而,蒋介石却对这个番号情有独钟,遂决定予以重建。

蒋介石遂将“110师”这一番号授予了廖运升所创建的“预备役部队”。同时,廖运升亦被蒋介石正式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10师的师长。

这场景是不是太魔幻了?谁能想得到蒋介石当时的心态!若说他是信任用人,不避亲疏,但同时又派来了特务暗中监视廖运升。如此一来,蒋介石的这种做法自然让廖运升极为愤慨。

因此,在1949年五月,廖运升毅然率领全师近万名战士,抵达浙江义乌县后,即刻宣告起义,断然不再追随蒋介石。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军第110师竟先后两次发动起义!

如今,或许有人会生疑:蒋介石不是派遣了特务暗中监视廖运升吗?为何他还能如此顺畅地发动起义?这便引出了廖运升的另一位堂兄——廖运泽。

廖运泽,1902年诞生,虽为廖运升之弟,却亦为廖运升与廖运周的尊长。他毕业于黄埔一期,且曾投身于南昌起义。南昌起义虽以失败告终,廖运泽却转投国军体系。

1948年,蒋介石委派廖运升返回安徽建立“预备役”组织。因廖运泽身为黄埔一期学员,遂被任命为司令一职,而其兄长廖运升则担任副司令之职。

然而,随后的岁月里,廖运泽因秘密与我国地下党取得联系,不幸被特务察觉,不得已只得离开队伍,逃往香港。因此,在蒋介石重新组建110师之际,廖运升方得以转正,荣任师长之职。至于义乌起义,实乃廖运泽一手策划,他巧妙牵线搭桥,全程亲自操盘!

这恰似廖家兄弟,一明一暗,内外呼应,相互协作,相互庇护,使得国军第110师成功完成了第二次起义的壮举——给蒋介石心头留下阴影。这阴影,难道不是比黄维心中的阴影更为浓重几分吗?

末了,亦需提及廖运周、廖运升与廖运泽的族中叔伯,其名为廖传枢,诞生于1910年。虽年岁最轻,然其在家族中的辈分却颇为尊崇。

廖传枢同属黄埔一期生,却毕业于黄埔六期。彼时1949年,他肩负重任,担任国军第15军的参谋长一职。不久后,他转战四川彭县,参与了那场历史性的起义。

廖氏一门,共有四位成员出自黄埔军校,成为将军。最终,他们均走上了起义的道路,选择了与人民站在一起,这一举措不仅驱散了蒋介石心中的阴影,更是一脚将他踢出了权力的舞台。

因此,人们常说:若蒋介石未曾被击溃,未曾被激怒,那才真正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他妈的,你们廖家这四位出自黄埔的英才,竟将我这黄埔校长置于何种境地……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