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美军战史里写那句“中国人太过分”,真有点忍俊不禁。哪来的理直气壮,说着说着就把吃亏和委屈全揽了,仿佛当初千里迢迢跑到朝鲜,不是自己主动进攻,不是嚣张地摆出不可一世的架势。智陵洞南山,美军陆战一师号称铁军扛把子,刚在长津湖吃了一次大亏,惨烈掉队,回去养伤撸满一年。这回又精神抖擞上前线,结果还没来得及发挥,就被志愿军炮火砸出心理阴影。
智陵洞南山真不能当笑话看,三小时四千发炮弹,不是拿放大镜数,是美军自己的记述。平均每秒一发炸山头,火光连成一片,陆战一师的脸都冲红了。很多细节,像拉威尔团长气得骂娘,想组织反扑,结果志愿军直接卡了缓冲区,动静不小。这边美军后悔那年仁川登陆没留下几门大炮,那边网友看得热泪盈眶,直呼“不是小米加步枪,是火力暴打王牌”。说白了,美军这回真是吃了启蒙教育。
美军战史一贯喜欢自圆其说,这次也不例外。写到“对手太过分”,背后不过是心有不甘。过去打仗讲究先声夺人,甩起炮弹往别人头上砸,自己挺自在。轮到对方有火力打回来,马上觉得“不讲武德”,指责套路都没换,什么“不得体”“超越底线”,说起来嘴皮子很溜,行动上只有一个字——撤。
对比看以前,陆战一师在硫磺岛和日军死磕,名声响亮,可长津湖之后再没那么意气风发。谁都明白,火力密度说话,炮弹不是道具,是真正的心理摧垮。三万伤亡响当当的数字,超过五千直接阵亡,美军各师顶级损失,没有一点豪言壮语能掩盖。想想看,如果九兵团当年装备这种炮火密度,陆战一师那点驻守经验没地可用,该进太平洋还是得进。
志愿军炮兵是真的给力。徐信师长胆识过人,直接部署拦腰一刀,连美军缓冲区都给卡死。肝胆气魄不是嘴上说说,真刀真枪见分晓。士兵们听着炮声轰鸣,心里都明白,这不是旧社会“小米加步枪”拼消耗,是新中国背后站着强大支援,拼的是现代化火力,全国一盘棋。这一炮炸出来的,除了战果,最重要是信心。网络上段子不断,网友笑道,“美军又要反思自我了,这仗还打不打?”热议里透着自豪,也透着认真。
美军自家战史写得辛酸,其实就是被打疼了。嘴上喊缓冲区,手底下缩成一团,一看到志愿军炮兵阵地,先判断有没有退路,无心恋战。每逢志愿军进攻,陆战一师老老实实龟缩阵地后面,主力都靠火力支援。军事评论员分析,这一回美军不得不接受现实,靠空中优势和机械化推进不灵,志愿军的新打法让他们尴尬。传统“游击能手”变成火力密集阵,套路全变。
对比前后,当初仁川登陆,美军自己打顺风仗,炮弹倾泻多狠没人说。轮到自己扛火力时,一句“太过分”就把账全算到了对方头上。历史坐标一拉,现在哪还有什么独步天下神话。网友们留言“轮到你们喊疼了”“说好的王牌呢”,气氛很大众,笑谈背后是真正的民族记忆。在智陵洞南山炮阵地那场雨点般的轰击中,世界见识到中国不再被动挨打。
说起来,这场仗之后,陆战一师打得心服口服。美军指挥官开会讨论,不再谈什么主动进攻,整天研究如何加固工事、如何防炮弹。人心稳不住,事情真不好办。志愿军继续巩固阵地,陆战一师主打“苟”字诀,谁也不敢再吹。冷静一看,军事对比不是嘴上逞能,战场数据就是铁的依据。摩擦下来,美军只能接受——历史拐点从来不是一句“神话”就能唬住对手。
谈判桌上,陆战一师的话语权低了不止一档。美军再没胆量提出什么大的进攻计划,只能在三八线上求稳。志愿军炮兵用真本事打出来的底气,从没靠过“神话”包装。舆论场上,美国军方嘴里说得最多的不是打胜仗,而是在反思自家战术缺陷。历史资料留着这一笔,陆战一师的“光辉岁月”到头了,谁都看得明白,不是对手太强,是现实变了。
有网友感慨,“朝鲜半岛的烟火,是中国人写的新篇章。”炮弹不是冷冰冰的数据,是民族进步的实证。这场三小时的炮火拉开帷幕,打破了冷战时期的迷思。不管美军写战史时多幽怨,战场留给后人的只有事实。陆战一师的神话碎了——不是靠一时气势,而是被硬生生碾压。
历史事实说得很清楚,战场地位是打出来的。谁输谁赢不靠嘴皮子,不靠“太过分”这种空洞修辞。今天回看三八线停战,没人再提那个陆战一师能打十万中朝军队的传说,因为炮弹的命中记录、阵亡的名单、撤退的脚步都记录在案。美军再怎么在战史里酸几句,被改变的格局,再也变不回去。
中国志愿军的火力,已经轰出信心,也轰出底气。看到世界见证那个年代的凤凰涅槃,这才是属于自己的尊严。至于美军那句“太过分”,留着做反面教材吧。再多文字也掩盖不了谁是真正的战场主角。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