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前,天宝年间边疆3场战争,究竟哪一场改变了大唐国运?

2025-07-14 14:40 125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在开元末年,天宝年间,不管是东北还是西北、西南,唐廷的战争此起彼伏,其中影响深远的有2场,即:三征南诏之败、怛罗斯之败。

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来自东北、西北、西南的3场战争。

1、东北战线:渤海国对唐朝的战与和

阿保机打出了辽朝,阿骨打打出了金朝,努尔哈赤打出了大清王朝。一个“打”字,写出了这块土地的历史。

在这之前,这块土地上有个名气不太显扬的大祚荣。说名气不太显扬,只是对后世而言,从武则天掌政到玄宗时期,他在唐廷是个颇有知名度的人物。作为靺鞨族粟末部的酋长,趁契丹进攻河北阻断唐廷对东北控制时,他率部迁徙及到松花江上游,拓地2000里,自立为振国国王。

大祚荣打出块地盘,俨然一方主人。主人仅限于境内,在外还得寻找一个强国支持,前思后虑,他最终把臣服表献给了西邻东突厥。因为东北不能失控,然契丹横隔其间又鞭长莫及,所以唐廷送去一纸人情,让大祚荣当了渤海王。

玄宗和大祚荣相处了7年,7年中相安无事,使团来往,贸易不断。得利的是大祚荣,唐文化的输入,使渤海迅速跨入文明行列,几乎成了新罗的翻版。

以后,大武艺承袭了渤海王的头衔。新王不是守成之辈,他要把父亲的事业发扬光大。唐廷感到了不安,渤海坐大于东北局势不利,派军远征又不是时候。经过智囊团的讨论,决定在黑龙江流域建立羁縻州,压制渤海向北发展。当地靺鞨族黑水部惧怕渤海的鲸吞,正想借唐廷之力维护安全。双方各取所需,建立了一条隐形的黑水防线。

这下轮到大武艺不安了,他看出形势不妙,有两面受敌之危险,断言黑水和唐合谋,将攻其腹背。他当机立断,作出了向黑水进攻的部署。

部署不可谓不妥,可统帅却选错了人。统帅是大武艺的嫡亲弟弟大门艺,他曾作为质子在长安长期生活过,对唐的国力有着深刻的感受。出于对本国利益着想,他不赞成王兄的鲁莽做法,理由是:“讨伐黑水,即是对抗唐廷。唐军人众马强,超过我万倍,一旦结怨,当自取灭亡。此事切不可为!”

大武艺不愿听,也不想听这胆怯的话,命令部队按期行动。

大门艺到达边境,再次上书请王兄清醒考虑,大武艺认为大门艺卑怯无能,更换统帅,准备将他召回处死。大门艺闻讯放弃部队,逃往洛阳要求政治避难。

玄宗答应了大门艺的请求,由此引起了长达数年的外交纠纷。大武艺以朝贡为名,遣使前来数落大门艺的罪行,要求将这个叛臣就地正法。玄宗既不想和渤海军事对抗,又要保护亲唐的避难者,二难之间采取瞒天过海之术,安排大门艺去中亚任职,对使者则说已将大门艺流放岭南。大武艺认可了折衷办法。当他了解到真相后,给玄宗与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大国应示人以信,岂能欺骗!今大门艺未往岭南,请诛杀!”

玄宗一让再让,请大门艺权且去岭南居住,以对大武艺有所交代。

表面上,两国使团川流不息,和好气氛浓烈。实际上,因黑水问题及大门艺事件,两国关系已罩上难以驱除的阴影。开元二十年(732年),大武艺授意将军张文休和海盗取得联系,渡海袭击登州(治今山东省蓬莱县)。州府遭劫,刺史韦俊身亡。

玄宗勃然大怒,特命大门艺为东北唐军指挥官,从幽州出击,另约新罗进攻渤海南境。会天寒地冻,白雪茫茫,新罗军在北部山区受风雪所阻,死伤过半。此次战役不了了之。

兄弟成为死敌,大武艺派刺客到洛阳对大门艺行刺。大门艺奋力相搏,刺客被一网打尽,全部处死。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因渤海易君而使两国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机。接替亡父而成为渤海王的大钦茂见东突厥日趋衰弱,难以相援,与强大的唐帝国对抗,无异以卵击石,遂改变扩张国策,致力文明建设,提倡学习唐文化。双方开诚布公,和平共处20年。大钦茂以和为贵,饮誉中外。

2、天宝十节度的设置

东起窟说部(今俄罗斯库页岛),西极波斯(今伊朗九博勒),南达日南(今越南北部),北括小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唐土之辽阔,居当时世界之首。

江山虽好,维持不易,维持如此大的帝国,得需巨大的军事机器。天宝元年(742年),玄宗对全国军事布防作了重大调整,新置十节度使和经略使,构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军事网络,以经营民族事务。

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镇(今新疆自治区库车县),抚理西域诸国。

北庭节度使,治所北庭都护府(今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东南),防御突骑施、坚昆等族。

河西节度使,治所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县),阻绝吐蕃与东突厥交通。

朔方节度使,治所灵州(今宁夏自治区灵武县),防范东突厥。

河东节度使,治所太原府(今山西省太原市南),和朔方成犄角之势,钳制东突厥。

范阳节度使,治所幽州(今北京市),营管二蕃。

平卢节度使,治所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西控二蕃,东北扼渤海、室韦等族。

陇右节度使,治所都州(今青海省乐都县),备防吐蕃。

剑南节度使,治所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西遏吐蕃、南昭等族。

岭南五府经略使,治所广州(今属广东省),绥靖南方少数民族。

地广是大国的标志,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在国际上有发言权。然而麻烦也有,民族关系复杂,变化无穷。地广终究难控制。

3、西南战线:三征南诏之败

在云南,开元时并立着六诏。诏是王的土称,六诏即六个部落:蒙嶲诏、越析诏、浪穹诏、邆睒诏、施浪诏、蒙舍诏。

蒙舍诏地处南端,故称南诏。南诏最强,已具国家维形。南诏王蒙皮逻阁生逢其时,继位之初就获得了发展的好机会。唐廷出于牵制吐蕃的需要,看重他,拉拢他,把他封为台登郡王。

台登郡王没有辜负玄宗的期望,牵制吐蕃有多少力就出多少力。他的力不曾白出,他借了唐廷的力,用武力统一了其它五诏,继而征服了云南大部地区。玄宗对他刮目相看,赐名蒙归义,加封云南王。

云南王非同南诏王,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迁进了新建的首府——太和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南太和村),接受各部落酋长的朝见。这一国之君的威势只对酋长们起作用,汉官嗤之以鼻。

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的代表到太和城洽谈事务,盛气凌人,独断专行,根本不容云南王说个不字。蒙归义反感、愤怒,但他需要唐廷的资助,不得不忍气吞声,装得若无其事,一直忍到命归黄泉。

天宝七载(748年),新云南王蒙阁罗凤登位,他本想继续贯彻父亲委曲求全的对唐政策,然而形势的变化已不允许这样做了。

一座城里发现五口盐井,聚集了大批煮盐者。唐使何履光奉旨带兵进城,宣布盐井为国家所有,私人不得开采。盐民生路被断绝,南诏政权的盐税被剥夺,上下怨愤。

云南太守张虔陀也在推波助澜。他的名字听起来像个清心寡欲的君子,实际上却是个人欲横流的无赖,他向南诏官员敲诈勒索,要南诏酋长妻妾满足他的淫欲。云南王有些非辞,他又派人前去辱骂,捏造罪名给玄宗打小报告。

蒙阁罗凤一忍再忍,忍无可忍,铤而走险,出兵围攻太守府,在让张虔陀做了异乡鬼后,又攻下了32个土著部落州。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6万大军进剿。

云南王的使者前来请罪,愿意归还所获之物,遭到拒绝。鲜于仲通扣押使者,趁势向大和城进发。

随即发生的泸州(今四川省泸州市)战役,却是主胜客败。

吐蕃赞普闻讯,抓住机会和云南王称兄道弟,把一颗刻着“东帝”字样的金印赠给了异族兄弟。

唐廷自毁长城,丢失了苦心扶植起来的西南根据地。云南王胜了,也有了新的盟邦,却高兴不起来,一直忧心忡忡,他在边界立下一块碑,指着碑石对臣下说:“我邦世世奉中国为宗主,累累受封赏,以后继位者当归顺唐廷。若有唐使来,可以此碑洗我罪。”

唐廷没有作出相应的努力,关系在继续恶化。

天宝十二载(753年),杨国忠兼任剑南节度使,说服玄宗再征南诏。将军李宓任总指挥,麾下10万精兵。然兵虽精,却不适应南方水土,途中大批减员。到达云南,李宓勉强组织攻势,在大和城北和南诏军会战。

10万精兵全部扔在云南,李宓成了俘虏。

杨国忠不引以为鉴,再度集结精锐部队征讨,战绩如出一辙。三次征讨,损兵折将,徒然消耗大批精锐,未得寸地,唐军元气大伤。

安史之乱,唐廷忙于内战,无暇顾及西南。南诏乘势扩大了领土的圆周,成了真正的独立王国。

3、西北战线:怛罗斯之败

城市,绿洲,沙漠,沼泽,河流,山岭,时而热浪滚滚,时而冰雪袭人,一支打着唐廷旗帜的远征军在跋山涉水。

目的地:中亚。

军事意图:征服石国(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一带),决定西域控制权。

远征军最高长官高仙芝,英俊健壮,是个标准的美男子。这个高丽血统的军人,从下级军官升到方面军统帅,是在战功的台阶上一步步走上来的。他最辉煌的战绩,是征讨小勃律,国王成了俘虏,拂菻、大食等72国望风归顺。

儒将的风采,悍将的勇猛,高仙芝一身兼之,堪称一代名将。

此次出征,和往常每次出征一样,高仙芝信心十足,相信能马到成功,旗开得胜,凯旋而回。

石国正严阵以待,石国的宗主大食,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以宗教战争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继承人哈里发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大食,向富庶的西域获取财富。西域是唐廷的势力范围,东西方对抗无法避免。

大食联吐蕃,联突骑施,联合了诸强和唐廷对抗,屡联屡裂,屡战屡败,不得不向唐廷臣服。外交辞令代替军事冲突,友好使团代替武装部队,大食似乎变得温和,变得别无它求。

和平只是战争的间歇,战争同样只是和平的间歇。实力的消长决定间歇的长短。唐廷紧紧抓着西域控制权,大食期望局势有所改观。

东端的玄宗,西端的哈里发,都有主见。大食使者首次见到玄宗,立而不拜,闹出了一场外交纠纷,礼部官员要治使者不敬之罪,宰相张说认为大食风俗特殊,不可计较,事情方得以将就过去。第二次发生同样的礼节问题,礼部官员坚持要入乡随俗,大食使者不得不俯首听命。

貌似不足道哉的礼仪问题,实际体现着国威的较量,弱者匐匍在强者的脚下,成了一条不可变更的公理。玄宗作为头号强者,根本不容哪国首脑和他平起平坐,至于使者,不管来自何种风俗的国度,都必须拜倒在地下。

实力抗衡,离不开心理因素。哈里发没在礼仪问题上提出什么抗议,他懂得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一样,不到用实力说话的时候,该让则让,即使受些耻辱也当安之若素。他刻意改善大食在西域诸国中的形象,把从前的咄咄逼人变为仁慈可亲。同时不遗余力地提高本国实力,使周围国家相形见绌。

功夫不负有心人,哈里发的努力使大食获得了在西域前所未有的向心力,削弱了天隔一方的唐廷的影响。形势日趋明朗,大食有成为西域新宗主的倾向。

凡有碍唐廷国际利益的侵权行为,玄宗都不会熟视无睹,他向军事部门下达了旨意:尽快恢复唐廷在西域的影响,宗主地位不得动摇。军政联席会议讨论的结果:把打击矛头指向亲大食倾向最明显的石国,以点带线,相机扩张战果。

天宝九载(750年),唐廷派出了高仙芝率领的远征军,如期占领了石国。在这胜利之际,只懂军事不懂政治的高仙芝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对石国进行了梳式扫荡,屠杀老弱,捕捉壮丁,劫取财宝。整个石国遭到了灭绝性的摧毁。

火光熊熊,浓烟弥漫,石国人奔走呼号,惨不忍睹。幸免于难的石国王子逃往诸国控诉唐军暴行,请各国派出仁义之师,以解石国民众倒悬之苦。诸国紧急磋商,推出大食为盟主,组成联军,与唐军会战。

高仙芝毫无惧色,这个曾击败过大食的将军认为,以前的手下败将不难再次击败。他准备速战速决,命大批辎重、步兵部队在后接应,亲率20000轻骑向纵深推进。

骄兵必败,孤军深入又犯了兵家大忌,唐军在怛逻斯城(今哈克斯坦共和国江布尔城)被联军团团围住。高仙芝情知不妙、强行会战。杀得日光昏暗,杀得月光惨淡,20000人杀得只剩几千人,高仙芝在爱将李嗣业、段秀实保护下突出重围。

怛逻斯之败,是唐军在西域前所未有的惨败。高仙芝成为败军之将,玄宗丢尽了天可汗的面子。西域再度出现的均势是:唐廷维持宗主虚名,大食成了实际的主人。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