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那摊子事儿,打了这么久,眼瞅着是越来越乱,跟一团乱麻似的,谁也找不到头。乌克兰那边,靠着美国和英国不停地砸钱送武器,反攻的劲头愣是没断,甚至还真就在顿巴斯把俄军的防线给撕开了口子。
这场磨磨唧唧的消耗战,正把一个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直接甩到了脸上——万一,我是说万一啊,俄罗斯真顶不住了,咱们怎么办?
这可真不是瞎操心。身边这么大一个邻居,要是真乱了套,咱们的每一步都得提前想好。说真的,咱们国家已经动起来了,三件大事,每一件都关系到未来几十年的国运。
看好咱家东北门
咱们和俄罗斯那条长达4300公里的边境线,一直都是两国关系里最敏感的那根弦。虽然多年前签了协议,把历史上的领土问题都解决了,黑瞎子岛也回来了,但这纸面上的和平,不一定能让所有人都踏实。
有个叫坎丘科夫的俄罗斯退役将军,去年就冒出来说胡话,公开喊着要警惕中国“趁火打劫”,收回西伯利亚和远东。这话听着挺离谱,但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俄罗斯一些精英心里头的那点焦虑。
这种焦虑也不是凭空来的。乌克兰那边打得紧,俄罗斯只能拼命从远东调兵,自家媒体都说,太平洋舰队超过三成的人都被拉到前线去了。这么一来,中俄边境俄方那边,可不就空了吗?
面对这情况,咱们的策略就一个字:稳。我们没搞任何军事小动作去刺激他,反而是把经济的绳子捆得更紧了。什么中蒙俄经济走廊,各种合作项目搞得火热,边境贸易那叫一个旺。
就拿绥芬河口岸来说,今年的货运量涨得飞起,煤炭、木材这些大宗商品,一车一车地往回拉。同时,咱们自己东北的基础设施也没闲着。黑河到对岸的跨境大桥一通车,俩小时的路程直接砍到半小时。这不光是做生意方便,更是给咱自己上了道保险。万一边境有点啥风吹草动,咱们的人和物资,能立马到位。
先把自己的饭碗端稳
要是俄罗斯真输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想都不用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肯定会把枪口立马对准咱们。特别是特朗普总统再次主政白宫,他的“美国优先”可不是说说而已,到时候更狠的经济制裁、更疯的技术封锁,绝对会像潮水一样涌过来。
所以,咱们必须未雨绸缪,得有一套完全由自己说了算的经济体系。能源安全就是这个体系的压舱石。中俄能源合作的大方向没变,“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的配套工程都开工了。这条能源大动脉一通,每年送来的电,够咱们省下好几个大火电站的煤,能源结构一下就优化了。
其次,必须让人民币“走出去”,不能老被美元牵着鼻子走。今年咱就和哈萨克斯坦谈妥了,以后买卖石油矿石,可以直接用人民币或者他们的坚戈结算。这一招,精准地废掉了美国用美元霸权搞事的武功。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人民币在中亚那边的结算份额,涨得那叫一个快,跟前两年比翻了好几倍。最后,产业链这命根子得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全力振兴,黑龙江自贸区挂牌,搞的都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这些硬核产业。
同时,咱们也没忘了跟东盟这帮邻居搞好关系,深化产业链合作。汽车零件、半导体这些关键东西的出口,噌噌地往上涨。这种里应外合的布局,就是在给咱的经济修一道又高又厚的“护城河”。
稳住西部大后方
中亚那五个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等,正好卡在欧亚大陆的心脏位置。这里不光是咱们“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更是西部安全的大屏障。这个地方要是乱了,咱们可就麻烦了。
一旦俄罗斯不行了,它在中亚的影响力肯定大减。到时候美国和北约准会见缝插针,跑来填补真空。要是让这帮外部势力在咱们的西部扎下根钉子,那后果简直不敢想。所以,咱们必须先下手为强,稳住这个大后承。
咱们早就开始行动了,又是开会又是签声明,明确要一起打击恐怖主义这些坏东西。军事上,跟哈萨克斯坦搞联合反恐演习,几千号人真刀真枪地练,就是告诉那些想搞事的人:别动歪脑筋。咱们还援助了吉尔吉斯斯坦一批新的步兵战车,实实在在地帮朋友提升看家护院的能力。
经济上的联系就更紧了。各种铁路项目、投资项目,把咱们和中亚国家的利益紧紧绑在了一起。今年咱们对中亚的直接投资又涨了不少,大部分钱都投到了能源和基建上。这种深度的经济捆绑,才是维护地区稳定的最强粘合剂。
笔者以为
俄乌战争的硝烟还没散,咱们正站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俄罗斯可能战败这种严峻的局面,咱们既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自己乱了阵脚。
通过看好东北大门、稳住中亚后院、打造经济“金钟罩”这三步大棋,咱们完全有能力从容地应对这场可能到来的地缘政治风暴。说白了,天塌不下来。
更重要的是,危机里头往往藏着新机会。世界的格局正在重新洗牌,这也给了咱们一个机会,去深化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去推动一个更公平合理的新秩序。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保持自己的定力,踏踏实实走好自己的路,这才是咱们应对一切挑战的根本。稳住自己,就稳住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