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杰伦・格林的动态挺热闹。一边是他在社媒发长文告别火箭,字里行间全是对休斯顿的不舍:"如果我是管理层,可能也会选择交易自己。"这话听着确实让人心酸。另外一边据太阳随队记者报道,新赛季杰伦・格林预计要改打首发控卫。这可太让人意外了,毕竟他一直是以那种暴力球风著称的得分手啊,这转型,未知数太多了。那问题来了,太阳为啥非得让杰伦・格林转型呢?他和布克这组合,真能行得通吗?
先聊聊格林在火箭的四年。
当初他可是被喊着"上乔下科"的荣誉进的联盟,结果四年下来,数据看着还行(上赛季场均21分4.6篮板3.4助攻),但效率实在拉胯:42%的投篮命中率、35%的三分命中率,真实命中率54.4%,在联盟300多号后卫里排到第263位,几乎垫底。更扎心的是,作为核心持球手,他的助攻失误比只有1.4,同位置倒数;防守端在火箭这种防守强队里都不够看。说白了,火箭要的是能扛核心的"攻坚手",但格林除了偶尔的暴力隔扣和灵光一现的得分,其他时候要么浪投,要么失误,确实没证明自己能当建队核心。
所以火箭狠下心交易他,也算情理之中。但太阳接盘这事儿,一开始看着挺迷——布克还在队里,两人位置重叠,打法都是"持球得分型",之前比尔的例子还在眼前呢,太阳咋就敢再赌一次?
结果一细琢磨,太阳也是没办法。
他们休赛期本来想补控卫,目标保罗没搞到,威少不确定,布罗格登又有伤病隐患,自由市场剩下的要么没经验,要么没即战力。这时候,让布克打控卫?上赛季布克场均5.2助攻3.0失误,传球能力也就"偶尔灵光",让他长期当控卫,相当于让得分手强行当"发动机",效率未必高。那怎么办?只能让格林试试转型控卫。
但格林打控卫,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
他在火箭四年几乎没打过控卫,上赛季当挡拆发起者时,场均9.3次挡拆持球进攻,每次只能换0.92分——为啥?因为他挡拆后第一反应永远是自己攻,队友顺下的机会他根本不看。举个例子,之前和申京挡拆,申京都空切到篮下了,他还硬着头皮干拔跳投。这种"一根筋"的打法,当得分手还能靠手感吃饭,当控卫可就成大问题了。
不过太阳也不是瞎赌。他们看中的是格林的运动能力——跑跳顶级,能冲筐能空切,上赛季空切得分效率1.29,在转换进攻里当快攻箭头也不含糊。如果他能学会"先分球再进攻",用突破吸引防守后分篮下或外线,说不定能当合格的"副攻型控卫"。换句话说,太阳要重塑格林的打球习惯:少点个人英雄式的抢投,多点耐心处理球。
那和布克的兼容性呢?
比尔当年和布克搭档,两人都是"有球无球都能打"的类型,持球挡拆后的中距离是共同强项,直接导致球权打架。但格林不一样——他无球空切威胁更大,布克持球时,格林可以当"跑位杀器";布克需要休息时,格林又能顶上去持球。而且现在太阳是"双核驱动",布克是明确的老大哥,格林是"副攻手",更衣室矛盾应该比三巨头时期少很多。
当然,风险也不小。格林这3年1.05亿的合同,要是转型失败,太阳可就砸手里了。参考比尔的例子,当时太阳也是想"磨合双核",结果磨合着磨合着阵容就散了。但格林和比尔的区别在于:比尔当时是当"二当家",球权需求高;格林现在是"三当家"定位,压力小很多,心态可能更稳。
再说说太阳的其他操作。
夏季联赛里,10号秀马鲁阿奇表现拉胯,场均10分5.7篮板,投篮36%三分23%,身体单薄手活差,新秀赛季大概率得去发展联盟练级。但次轮秀首位的弗莱明倒是个惊喜——207公分身高227公分臂展,单防强、无球跑位好、接球终结效率高,未来有机会成阿努诺比级别的3D锋线。另外,太阳还在追勇士的库明加,要是谈成,锋线深度能再提一档。
总结下来,太阳这波操作就是"去巨头化"+"年轻化"。送走杜兰特、买断比尔,把重心放在布克和格林身上,顺便刮点年轻彩票。格林的转型,本质是太阳给未来押的注——成了,后场稳定好几年;败了,可能得再调整阵容。
但对格林来说,这何尝不是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在火箭,他是"扶不起的核心";到太阳,他成了"需要蜕变的新人"。能不能从"得分机器"变成"战术发动机",就看他能不能放下"我要攻"的执念,学会"先看队友再出手"了。
新赛季的太阳,可能不会像三巨头时期那样"纸面谈冠",但绝对比之前更有活力。格林和布克的磨合,会是西部最值得关注的"小实验"之一——毕竟,篮球的魅力,不就在于"不确定的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