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冠军选手认为大乱斗比单排更有价值

2025-07-25 01:58 166

2025年《英雄联盟》LEC春季赛冠军MKOI的中单选手Jojopyun,在本周的直播中抛出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他声称MKOI赢得LEC的关键在于他放弃了单排,转而疯狂投入极地大乱斗模式,因为对职业选手来说,大乱斗远比单排更具训练价值。他的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讨论:他是在分享真实经验,还是仅仅为了制造话题?

Jojopyun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Sara查询了一下他的欧服账号数据,在春季LEC季后赛期间,他仅玩了11场单排,其余时间几乎全部投入大乱斗,几乎每天都玩两把大乱斗。尽管他可能夸大了“三个月不玩单排”的说法,但这种显著的偏向表明他确实认为大乱斗在某些方面更有价值。

然而,这种选择是否合理?我们需要从大乱斗和单排的训练特性入手,结合职业选手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大乱斗作为一种随机英雄、单路对战的模式,为职业选手提供了一些独特的训练优势。首先,大乱斗的高频团战环境非常适合磨练战斗技巧。同样喜欢打大乱斗的职业选手Theshy曾表示,大乱斗是练习战斗和提升操作能力的好工具。他的激进“抛硬币式对线”风格,可能正是得益于大乱斗中反复试探极限的经验。

我也同意这个说法,尤其对中单、上单和打野等需要高强度操作的角色。频繁的5v5对战让选手可以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战斗经验,练习技能连招、反应速度和团战定位。此外,大乱斗的随机性和娱乐性质降低了心理压力,职业选手可以在不担心段位的情况下专注于操作和英雄熟练度。

然而,大乱斗的局限性同样明显。由于其单路设定,侧翼进攻、视野争夺和地图资源管理等职业比赛中的核心元素几乎不存在。这使得大乱斗在训练宏观策略(如地图控制、节奏把控)方面效果有限。例如,某些依赖侧翼或机动性的英雄在大乱斗中难以发挥优势,而雪球技能赋予的“虚假”机动性可能让选手养成不适用于职业赛场的习惯。

此外,大乱斗的增减益平衡机制会扭曲英雄强度。例如,一个优秀的乐芙兰玩家在大乱斗中可能极具威胁,但这种强度在职业比赛中会因地图和规则差异大打折扣。在斗魂竞技场模式出现之前,Sara也是忠诚的大乱斗玩家,我曾经使用提莫仅靠蘑菇就能1v5清线,拖延游戏至35分钟。这种情况虽能展示英雄的特定潜力,却与职业比赛的复杂性相去甚远。

相比之下,单排为职业选手提供了更贴近职业比赛的对线和个人操作训练环境。单排适合练习英雄对局、极限操作和对线细节,尤其对中单、上单和打野选手。高段位的单排对局具有较高的竞争水平,能帮助选手保持状态并熟悉版本英雄。然而,单排的宏观策略水平远低于职业赛场,终究是没有5v5训练赛那样有用。

即使是宗师段位的对局,其团队协作、地图控制和节奏把控也难以与职业比赛相提并论。此外,单排的胜负直接影响段位,可能增加心理压力,导致选手在训练时过于保守或分心。Jojopyun选择大乱斗而非单排的背后可能有其个人逻辑。在高强度的职业赛季中,大乱斗提供了一种轻松的训练方式,帮助他缓解压力,同时专注于团战技巧的提升。他作为中单选手需要更多团战经验,大乱斗的确是高效选择。

此外,职业选手的宏观提升主要来自团队会议、录像分析和训练赛,单排在这一方面的收益有限,这可能进一步促使Jojopyun将时间投入大乱斗。然而,完全放弃单排可能并非最佳选择。单排的对线练习和英雄对局经验是大乱斗无法完全替代的,特别是在需要适应新版本或新英雄时。

这里再次以Theshy为例。大乱斗虽然有助于磨练战斗技巧,这与他激进的打法风格一致,大乱斗的高频团战可能强化了他对英雄极限的理解和操作自信。然而,单路环境也可能导致过于冒险的习惯,因为缺乏侧翼和地图博弈的复杂性,这或许解释了Theshy在职业比赛中偶尔过于激进、一抓就死的情况,毕竟大乱斗模式不用担心对手绕后。

综合来看,Jojopyun的言论可能部分真实,但他“完全不玩单排”的说法带有一定夸张,可能意在吸引关注。大乱斗确实在战斗技巧和操作磨练方面为职业选手提供了价值,但其单路设定和平衡机制的局限性,使其无法完全取代单排或训练赛。单排则更适合对线和个人操作的训练,但宏观意识提升有限。对于Jojopyun和MKOI的成功,大乱斗可能只是其训练拼图中的一块,而非全部答案。

比起极地大乱斗模式,Sara认为斗魂竞技场模式才是职业选手最应该考虑的娱乐模式,因为竞技场进一步强化了大乱斗的优点:10-15分钟内可以进行10次团战,而且都是2v2的正面对抗,并且玩家自选英雄不是大乱斗那种随机英雄,可以大幅提升特定英雄的熟练度。这也是为什么LCK选手更倾向于玩竞技场,尤其是最近两连冠的GEN,他们在季后赛备战时也是组队玩竞技场模式。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