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的简历及抗战、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绩
一、个人简历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字子敬,山西五台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早年经历:
1919年考入山西省立国民师范速成班,接受新思想教育。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教。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事业。
革命生涯:
《1》红军时期;
参与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
徐向前在红军时期担任过一系列重要职务,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为红军的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
以下是他在红军时期的主要职务和战绩:
一、职务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
徐向前在1930年任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参与了红军的多次战斗和行动。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
1931年,红四方面军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成为红军最年轻的方面军总指挥。他领导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和川陕根据地进行了多次战斗和反“围剿”作战。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1934年2月,徐向前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参与了中央苏区的政权建设和革命斗争。
红军右路军总指挥:
1935年,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后,徐向前任红军右路军总指挥,参与了长征的后续行动和战略决策。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
1936年11月,徐向前任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路军总指挥,领导西路军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
二、战绩开辟川陕边根据地:
1932年,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主力进到川北地区,开辟了川陕边根据地,为红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空间。
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
徐向前领导红四方面军成功击退了国民党军的多次“围攻”,特别是反“六路围攻”中,他以八万红军对川军二十余万,最后击溃川军二十万,歼灭十万,创造了红军战史上歼敌数量最多的纪录。
苏家埠大捷:
1932年,徐向前指挥红军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在苏家埠地区取得了大捷,共歼敌3万余人,俘虏1.5万余人,是红军战史上的重要胜利之一。
策应中央红军长征:
在长征期间,徐向前领导红四方面军积极策应中央红军,为红军的会师和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发展红军力量:
徐向前在红军时期非常注重红军力量的发展,他通过整编和招募,迅速扩大了红军队伍规模,提高了红军的整体战斗力。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晚年主动辞去领导职务,支持干部年轻化。
《2》抗战时期的工作;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徐向前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参与创建晋冀豫敌后抗日根据地。他指挥了多次重要战役,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响堂铺战斗:
1938年3月,徐向前指挥八路军在河北涉县至山西黎城公路设伏,歼灭日军400余人,毁车180余辆,是八路军一次战斗击毁日军汽车最多的战役。
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1938年4月,徐向前率部挺进冀南,创建了以南宫为中心的冀南抗日根据地。
他提出依靠群众建造平原地区“人山”的思想,坚持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迅速发展和扩大了抗日武装,并相继建立起各级抗日民主政权。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
1939年6月,徐向前奉命到山东沂蒙山区,担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组织领导根据地军民多次挫败日伪军“扫荡”,并对制造军事摩擦、破坏抗日大局的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必要和有节制的反击,使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得到巩固,抗日武装力量也得到很大发展。
《3》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绩;
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以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临汾战役:
1948年3月至5月,徐向前指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约5万人,攻克设防坚固的临汾城。
攻坚战第一阶段,敌人凭借坚固工事和强大火力,使攻城部队遭受很大伤亡。徐向前冷静分析,权衡利弊,认为取胜的把握甚大,绝不能被暂时的困难和失利吓破了胆,横下一条心:不拿下临汾,誓不收兵!
最终,攻城部队采用坑道爆破方法突入城内,全歼守军,解放晋南全境。为攻克临汾立下头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第23旅,因此荣获“临汾旅”的称号。
晋中战役:
1948年6月,徐向前指挥发起晋中战役,以6万兵力歼国民党军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兵锋直指阎锡山老巢太原。
此役是徐向前一生的巅峰之战,其高超的大兵团指挥能力在此战中展现无遗,充分发挥了我军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大胆穿插,急速行军,顽强作战,预设战场,迅猛合围,克服了所有不利的因素,发挥了所有有利的因素,把运动战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尽显一代战神风范。
太原战役:
1948年10月至1949年4月初,徐向前带病组织指挥太原战役,任太原前线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太原前线总前委书记。
经过数月的血战,太原解放后,大同的守军渐大势已去,宣布接受改编,自此山西全境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