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有一支号称无敌的帝国军队,大张旗鼓地出海远征,最后不但没捞到什么好处,反倒成了别人的“神助攻”?这不是小说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700多年前的大元远征爪哇!五千士兵、五百艘战船,浩浩荡荡登陆南洋,最终却成了爪哇本地政变的背景板。为什么那么自信的忽必烈,到底输在哪?当年那场号称要让东南亚诸国纷纷俯首的出海战争,怎么一转身就变成了“白忙一场”?今天就带大家剥开历史的“洋葱皮”,看看这出让人哭笑不得的大戏。
“两国使者,一个要面子,一个要实际。”元朝的皇帝忽必烈历来讲究排场,觉得南洋这些国家看中原如泰山,谁不该上赶着来称臣纳贡?可偏偏爪哇的国王格尔达纳卡拉就不吃这套。元朝连年派使者,热情似火地拎着皇帝的诏书去,格尔达纳卡拉直接甩脸,大大方方回绝,最狠那次还把使者的脸给刺了个字,这相当于在社交平台开直播跟全世界说:“我,爪哇,不服!”中原朝廷气得拍案怒斥:这事儿不能忍!可你以为爪哇有多强硬?其实人家正内乱——权力斗争狗血又复杂。这种局面下,忽必烈一拍桌子,决定出兵。这场仗,似乎眼见着要打起来了。但元军胜券在握?小心,故事才刚刚开始,悬念才刚吊起。
事情没那么简单。元军在海上辗转两个月,辗转安南、占城伫足,终于到了爪哇。而爪哇内部此时正乱得一塌糊涂,新柯沙里王国刚灭,葛郎国刚刚复辟,原国王女婿拉土罕必阇耶杀回东山,但苦于没有底牌。就在这时,元军“天降神兵”,拉土罕必阇耶急忙向他们示好,递上一大堆地图和户籍,摆出一副“愿意归顺”的样子。元军将领见状,以为一切尽在掌控,说句现实点的话,他们见惯了人情世故,却没想到远渡重洋是给别人做了“助攻”。在旁观者看来,好戏才真正开始,而信心满满的元军将帅却一脚踏进了别人的剧本。再有经验的老兵,也难免被当时的局势搞得头晕。
也许你以为,爪哇国内政变、老国王被杀、拉土罕必阇耶示好,元军已经顺风顺水。事实上,这种“假性平静”只是假象。史弼们以为人心归顺,可以带着新降的军阀、俘获的国王凯旋而归,可实际上爪哇内部暗流涌动。不少老百姓对异族军队进犯压根没什么好感,有的甚至直言:“外来的永远是外来的,我们才不信真能长久!”另一方面,大元朝的官员们自信满满,忙着分赏,忽略了底层兵士的疲惫与补给困难。一些远征将领甚至开始考虑如何分赃,不再以战斗为第一要务;还有部分副将对拉土罕必阇耶三天两头来套近乎感到警惕,但主将们却信心过剩。坊间议论:“元军厉害归厉害,可这地不比北方,天气热水土不服,人心难测,能不能善始善终还难说。”就在大家都以为一切尽在掌握,胜利在望时,其实刀光剑影在暗中已经举起。
谁能想到,剧情来了个大反转!当史弼轻信拉土罕必阇耶,派兵送他“顺路取贡品”的时候,拉某人却半路杀了护送兵,一转身就成了敌军领袖,直扑元军大本营!这一操作,就像打麻将时你自信以为稳赢,没想到下家突然自摸“国士无双”。毫无防备的元军被突袭,大将史弼、高兴联手断后,杀出一条血路,才好不容易撤回大船。刚用少少人马击溃葛郎国雄师自信满满,这下却成了别人刀下的鱼肉。原先以为爪哇局势已定——当爪哇首领改头换面砍你后路的时候,谁也没想到这场胜利不过是别人“借刀杀人”后顺手瓜分的“剩菜”。元军损失惨重,获利者却是拉土罕必阇耶——他借着“外兵”把对手干掉,自己顺利登上王座。这波“神助攻”,历史都得点个赞。
大元远征军狼狈登船,花了六十八个昼夜回国,带回来无数残兵伤员和一个“脸上写满尴尬”的结局。看似大战已过,双方恢复邦交,实际上更大难题才刚冒头。元朝损兵折将,国力大损,连夜紧急追究责任,主帅被抄家、批评。南洋各国原本对大元还存点敬畏,这下反倒觉得:“这北方大国也不过如此!”从爪哇的角度讲,虽然短暂归顺了元朝,但之后对外警惕心提高。中原和东南亚的关系一度冷却,信任难以建立。彼时老百姓见到异国人来访,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热情,只剩下一句:“你是来打我们,还是来帮我们?”主帅们心头的分歧加深——有人觉得应该再次举兵雪耻,有人反对劳民伤财。表面上天下太平,实际山雨欲来,各方心结再难解开。
说到底,这一场大元出兵南洋,看起来好像是展现帝国威风,结果却弄巧成拙,成了别人家的“搬运工”。你说拉土罕必阇耶归顺?比谁都会演戏,他靠元军帮忙扫清路障,自己顺利称王,顺便又把友谊小船重新划起来,这操作太牛;你说元军呢?堂堂“东亚第一海军”出动却差点栽在热带丛林里,下来要不是主帅反应快,能不能剩下条命都难说。有人表扬“大元远征扬威四海”,其实搞半天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顺带成全了南洋的新王,历史书上写“为他人做嫁衣”,一语中的。我们后来人看这事,不禁想笑:皇帝要面子,满朝文武只会喊加油,谁认真考虑过地利民心、时局和天意?“外交牛”变“神助攻”,连教科书都无法美化得漂亮。这一课,能不能让后来人长点记性?
有人说元朝出海远征,是“气吞万里如虎”的少数民族王朝敢想敢做的体现;也有人调侃,那一场仗就是活生生给对方做“嫁衣裳”,咋就没点历史教训?你觉得大国该不该为了点面子打这样的“远征仗”?出海是彰显国威,还是把国运押在别人的算盘下?说到底,是“威震海外”更重要,还是“守好自家门”才靠谱?欢迎留言,说说你怎么看这段轰轰烈烈又有点尴尬的远征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