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一直在正白旗吗?为权连亲弟都算计还多次换旗

2025-08-19 10:03 181

观看电视剧或者对清朝初期历史有所熟悉的人清楚,阿济格离世后,顺治帝追究阿济格的过失,又把阿济格掌管的正白旗收归自己名下。

顺治皇帝亲领的两黄旗便和正白旗一起成为八旗的上三旗。

然而在某些故事或者文字中,多尔衮被称作镶白旗的首领,而他的兄弟多铎则是正白旗的首领。

是哪里出错了吗?

这其实并非错误,而是多尔衮毕生里多次更换旗号,起初他甚至并非属于两白旗。

每一次更换旗帜,都意味着激烈的权力角逐,多尔衮的同母哥哥同母弟弟,都被他无情地排挤。

本文旨在探究多尔衮多次更换旗号的经过,以及他如何逐步提升自身权力。

01、从正黄旗变镶白旗

多尔衮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末代大福晋阿巴亥的次子,长有同母兄阿济格,幼有同母弟多铎,并且另有一位异母兄长,共十二位。

后金由努尔哈赤创立,同时组建了八旗制度,然而在其老年时期,八旗中的六个旗由他的儿子及侄子掌管,而他个人仅保留了两支最为精良的黄旗,总共包含六十个牛录。

努尔哈赤去世之前,又对两黄旗进行了重新分配。

他指派了自己的第十二个儿子,这位是深受宠爱的阿巴亥的大儿子阿济格,担任正黄旗的旗主,同时拨给他十五个牛录作为领地。

多尔衮则成为正黄旗的小领主,同样领15个牛录。

努尔哈赤另外将属于镶黄旗的十五个牛录拨给了阿巴亥的小儿子多铎,他还嘱咐道,等到自己去世之后,镶黄旗剩余的十五个牛录也要交给多铎,并且由多铎来担任镶黄旗的旗主之位。

牛录作为八旗的构成部分,在努尔哈赤时期,按理说一个牛录由三百人组成,而一旗包含的牛录数量,从十几到三十几个不等。

彼时多尔衮年纪尚轻,未满十五岁,却掌管着正黄旗下辖的十五个牛录,其势力规模足以与部分较小旗匹敌,在众多同父异母的兄弟之中,所受恩宠远超他人。

然而,同母兄弟中,哥哥阿济格掌管十五个牛录且身为正黄旗旗主,弟弟多铎则将统领三十个牛录,并担任镶黄旗旗主,相比之下,多尔衮的境遇最为不利,地位也最为低下。

这也是他后来能得到皇太极重用的原因之一。

在努尔哈赤离世之时,多尔衮最为忧虑的并非自身在八旗中的位置,而是旗籍的变动问题

努尔哈赤在世时没有安排后继者,关于他打算把皇位给多尔衮的说法,只有一部非正史资料提及。

清朝的官方文献中记载,努尔哈赤离世之后,众多贝勒联合商议,决定拥立皇太极担任新的汗位继承人。

皇太极原本是正白旗的首领,在他登基之后,趁着镶白旗尚未选出新的首领,便将镶白旗也纳入了自己的掌控之中。

然而彼时后金崇尚黄色,皇太极身为大汗统领着两面白旗,多尔衮与其同母的三个兄弟则掌管着最尊贵的两面黄旗,这种情况显得颇为微妙。

于是皇太极下令两白旗与两黄旗互换旗帜。

多尔衮统领的正黄旗,后来转变为镶白旗,与此同时,多铎掌管的镶黄旗,则转变为正白旗。

他们不过更换了旗帜的色调,人员配置和战马均未变动,多尔衮及其兄弟麾下的战士,依旧是当年努尔哈赤亲自统率的强悍部队。

就这样,在皇太极在位期间,多尔衮一直是镶白旗的人。

02、从镶白旗小领主到镶白旗旗主

前文说过,多尔衮是同母三兄弟当中实力最弱、起点最低的。

皇太极刚刚上位,在众多兄弟中力量并非突出,需要四位贝勒一同面向南边就座,接受朝拜。

选拔皇室中年少者担任要职,压制大贝勒,乃皇太极强化权力的头等要务。

所以多尔衮三兄弟成了皇太极的重点提拔对象。

皇太极同时忧虑那三位兄弟统领的两支白旗实力过于雄厚,倘若他们结成同盟,将会对他形成挑战。

所以皇太极一边要重用他们,一边又要在他们内部挑拨离间。

三兄弟之中,阿济格排行老大,脾气又很火爆,最为桀骜不驯;多铎本事最大,又傲慢放纵,同样难以管束。

能力最差,且头脑灵活懂得看风向的多尔衮,便成了极好的搬弄是非的目标。

皇太极继位两年后,多铎15岁了,该娶妻了。

多铎的父亲努尔哈赤已经离世,母亲阿巴亥也遭遇了殉葬的命运。作为同母的哥哥,阿济格自然需要为弟弟安排婚事。

他为多铎相中的新娘,是他们母亲家族的人。

皇太极却勃然大怒。

他严厉指责阿济格,指出所有贝勒的婚姻都必须由他这位大汗来决定,阿济格怎能不通过他,为多铎安排配偶呢?

皇太极因此夺去了阿济格的旗主职务,又让多尔衮担任了镶白旗的新任旗主。

可以明显看出,皇太极此举别有深意。他将三位兄弟中最力量不足的多尔衮擢升为旗主,这样既能令多尔衮对他心存感激,也能离间多尔衮和阿济格的兄弟情谊。

此后多尔衮确实对皇太极非常忠诚,皇太极掌权的时候,多尔衮一直全力辅佐他,并且是当时地位最尊贵、立下赫赫战功的皇族成员。

03、从镶白旗旗主到正白旗旗主

皇太极去世之后,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抢皇位。

鹬蚌相持渔人获利,双方为了防止八旗内部纷争,分别做出让步,皇太极年仅六岁的第九个儿子顺治即位,多尔衮和镶蓝旗的首领济尔哈朗共同辅佐朝政。

通过这种方式,两黄旗拥立皇太极儿子为继承人的愿望,以及两白旗支持多尔衮掌握权力的期望,便能够一并实现。

但多尔衮同母弟多铎却气坏了。

他在诸王推举新君的集会上承受着阻力率先表态希望多尔衮能够即位,多尔衮却迟疑不决没有应允,最后还建议让顺治登基。

多铎极为恼怒,最终决定不参与皇太极的丧事,转而与豪格密切往来。

而多尔衮当时也正蹙额,他虽以军功和声望夺得了辅政王的名分,不过掌中的镶白旗兵力有限,力量不够。

而且轮到他安排工作时,他这个镶白旗的领袖得站在弟弟多铎那个正白旗的领袖后面,实在有失尊严。

所以他盯上了多铎的正白旗。

多尔衮摄政也就一两个月,就逮到了多铎的错处。

多铎居然谋夺明朝降臣、大学士范文程的妻子。

这在八旗傍边本只是一件一般的桃色新闻,可多尔衮却借题发挥,狠狠罚了多铎的15个牛录 把多铎的实力削了近半。

而多尔衮得到这15个牛录之后,一举成为八旗傍边实力最强的旗主。

此刻的多尔衮光凭自己手上的牛录现已足够撑起一个旗,同时也为了安慰多铎,他把同母兄阿济格给踢到多铎的旗下当小领主去了。

然后他指令和多铎换旗色,他的镶白旗该成正白旗,多铎的正白旗改成镶白旗。

就这样,多尔衮终于在皇太极逝世之后,成为了完好的一旗之主,而且统领的旗也换成了正白旗,在八旗傍边的排位仅次于皇帝亲领的两黄旗。

04、把正蓝旗也收入囊中

多尔衮抢了多铎的15个牛录并强行和多铎互换旗色,让多铎由完好的正白旗旗主变镶白旗旗主,且手下还有个同母哥哥阿济格制约。

这把多铎气得够呛,跑去和多尔衮的竞争对手说最初抢皇位的时分我还不如支撑你。

但多铎毕竟是多尔衮的同母弟弟,且多尔衮想进一步夺权的话还需要多铎的支撑。

所以多尔衮又慌不迭地向多铎示好。

山海关之战后多尔衮带领清朝入关,迁都北京,威望涨到极点。他也由此彻底压过另一个摄政的济尔哈朗,成为唯我独尊的皇叔父摄政王。

他立马录用多铎为主帅,先攻击李自成后攻击南明,为多铎送上“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的机会。

后来他又找茬贬了济尔哈朗,录用多铎为辅政叔王,让多铎成为清朝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多尔衮示好多铎的作用还是挺明显的。多铎再怎么打嘴炮说他要支撑豪格,但在大事面前,终究是和多尔衮这个亲哥一条心。

与此同时多尔衮也在扩展自己在八旗傍边的势力,提拔了不少年青宗室安插进各旗。

就连本来死忠于皇帝的两黄旗,也有不少人投靠了多尔衮。

顺治五年,多尔衮再度出手,找借口把刚刚大胜归来的皇太极长子豪格软禁而死。

豪格是正蓝旗旗主,依照常规,他死之后旗主之位该由他的儿子继承。

但是多尔衮却把正蓝旗收为己有。

他深知自己在正蓝旗毫无根基,就算强行收了正蓝旗也难控制正蓝旗的人。

所以他把大量正蓝旗的人调入镶白旗,又把大量镶白旗的人调入正蓝旗,计划把这两旗的人打散了从头混编。

05、手握三旗

根据清朝留下来的史料记载,镶白旗和正蓝旗的混编从镶白旗旗主多铎在世的时分就现已小规模开始了。

多尔衮大规模混编的是多铎的镶白旗而不是自己的正白旗,大概是想保持正白旗的“纯洁性”,让正白旗不出任何意外地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对此多铎并没有像最初被逼和多尔衮换旗相同剧烈反对。

这也可以阐明这些年多尔衮对这个弟弟的安慰非常到位,他们的联系现已算得上彻底修复。这次混编乃至可能是他们兄弟共同商量进行的。

顺治五年年末,大同叛乱,有席卷整个北方之势,多尔衮不只自己亲征,还把能所有能上阵的王爷都调去围攻大同,只留多铎一人在京城主持大局。

这也可以阐明兄弟二人现已彻底成为利益共同体。

但是就在多尔衮正在交兵的时分,京城传来多铎因天花病逝的消息。

多尔衮一听到多铎病重,仗也不打了,匆促赶回京城。

但他只来得及参加多铎的葬礼。

多铎逝世之后,多尔衮关于混编镶白旗和正蓝旗再也没有任何忌惮,双方人员调集愈加频频。

更关键的是,多铎逝世之后多尔衮并没有让多铎的儿子多尼顶替镶白旗旗主之位,反而是自己接手了镶白旗。

自此多尔衮一人手握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三旗,势力空前强壮。

从多尔衮邻近的葬礼指令两白旗戴孝来看,多尔衮此刻是两白旗旗主是没有疑问的,是否正式兼正蓝旗旗主存疑。但此刻正蓝旗五多尔衮之外的正式旗主,也是由多尔衮接管的。

要知道就连皇帝也只是手握两黄旗罢了,两黄旗还有不少人投靠了多尔衮。

此刻如果多尔衮想要篡位,现已没有谁可以阻挠他了。

谁也想不到,多铎逝世只是一年多,多尔衮就意外坠马而死。

06、顺治收了正白旗

多尔衮逝世之后,顺治先是为了安慰多尔衮党羽,把多尔衮追封为成宗义皇帝,随后没过几个月就在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及其他宗室的支撑下清算多尔衮。

多尔衮被“削爵、撤庙享、罢谥号、黜宗室、籍财产入宫”。

多尔衮的同母兄阿济格也被先软禁后赐死。

多尔衮死了,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三旗的旗主之位都空了出来。

其中多尔衮亲领的正白旗最完好,实力最强壮,被顺治皇帝自己收了。

从那之后正白旗和两黄旗一同成为皇帝亲领的上三旗。

八旗傍边皇帝独领三旗,且是最强壮的三旗,宗室傍边也再没有什么人能和皇帝抗衡了。

多尔衮辛苦集权多年,都给顺治皇帝做了嫁衣裳。

剩余的两旗,镶白旗本是多尔衮同母弟多铎的,正蓝旗本是顺治异母大哥豪格的。

但这两旗通过多尔衮的打散混编之后,早已不是原来的镶白旗和正蓝旗了。

顺治皇帝通过深思熟虑之后,让豪格的儿子富绶接任镶白旗旗主,让多铎的儿子多尼接任镶白旗旗主。

算是把他们的本来所属旗分给互换了。

八旗的格式就此固定下来,直到清朝消亡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了。

不过后来的皇帝不断把大臣和自己的儿子安插进下五旗切割旗主的权利,八旗旗主逐步变得名存实亡,除了享受自己的属人供奉之外,和一般的宗室也没什么区别了。

一百多年后,乾隆为多尔衮平反,康复了他的宗籍和睿亲王之位,并把多铎嫡次子多尔博这一脉过继给他当后裔。

新的睿亲王被乾隆安排进了多铎后人所在的正蓝旗。

多尔衮奋斗半生,几次换旗,而他后裔的终究归宿居然是最不起眼的正蓝旗。

且只是正蓝旗里一个不算突出的小领主。

他最要牢牢抓在手里的正白旗归了皇帝。

这大约是他生前想不到的。

你觉得是不是呢?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意昂体育